| 中国肛肠病学发展史 |  
 
 
 |  
 
 
| 作者:佚名 来源:中医肛肠痔瘘网 更新:2003-10-23 [ 字体:小 大 ]  |  
 
 
| 年代 | 
史据 | 
主 要 进 展 |  
| 公元前770-前221 | 
《山海经》 《庄子》 | 
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痔病名,后被世界医学所采用 |  
| 《五十二病方》 | 
最早记载了痔结扎术、切除术等。提出蛲虫命名 |  
| 《内经》 | 
最早记述肠息肉病,肠道瘤症及大肠肛门解剖、生理等 |  
| 《难经》 | 
记述肛门解剖 |  
| 《神农本草经》 | 
提出脱肛、五痔病。 |  
| 公元25-220 | 
张仲景 《伤寒杂病论》 | 
发明肛门栓剂蜜煎导、灌肠术。提出肛肠病辨证施治原则 |  
| 公元251-282 | 
皇甫谧 《针灸甲乙经》 | 
记述针灸治疗肛肠病的方法、穴位。首载肛门与阴道、尿道合并症。 |  
| 公元610 | 
巢元方 《诸病源候论》 | 
详载多种肛肠病,提出痔瘘病名,痔导引术。论述五痔名称。 |  
| 公元581-682 | 
孙思邈 《千金药方》《千金翼方》 | 
记述了痔瘘脏气疗法及通过面、舌、鼻等处栗疮、斑点诊断肠道寄生虫。 |  
| 公元752 | 
王焘 《外台秘要》 | 
提出内外痔分类法、首载竹筒盐水灌肠术、 |  
| 公元982-992 | 
王怀隐《太平圣惠方》 | 
发明枯痔钉法,发展痔结扎术。明确痔与瘘的区分。 |  
| 公元1220 | 
魏岘《魏氏家藏方》 | 
详述枯痔方法及过程。记述痔科专家。 |  
| 公元1281 | 
窦汉卿《疮疡经验全书》 | 
进一步将痔分为25种。 |  
| 公元1528 | 
薛已《薛氏医案》 | 
提出肛肠病与局部经络气血不足有关的见解。 |  
| 公元1556 | 
徐春甫《古今医统大全》 | 
首载《永类钤方》发明的肛瘘挂线疗法。 |  
| 公元1617 | 
陈实功《外科正宗》 | 
总结发展枯痔、挂线、内治、外治等疗法。 |  
| 公元1665 | 
祁坤《外科大成》 | 
描述了肛管直肠癌、肛裂等病的症状。 |  
| 公元1723 | 
《图书集成医部全书》 | 
系统整理有关肛肠病的历代文献。 |  
| 公元1834 | 
高文晋《外科图说》 | 
绘有我国设计创造的多种肛肠科精巧手术器械。 |  
| 公元1883 | 
赵濂《医门补要》 | 
详述异物入肛、先天性无肛门症等手术方法。 |   上一页  [1] [2]   
  |  
 
 
| 文章录入:Jason    责任编辑:Jason   |  
 
 
 |  
上一篇文章: 痔瘘一抹灵  
下一篇文章: 我国肛肠病的发病概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