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内痔切除术 |  
 
 
 |  
 
 
| 作者:佚名 来源:37度医学网 更新:2003-10-25 [ 字体:小 大 ]  |  
 
 
| 
    [适应证]    1.经注射疗法或枯痔疗效后仍反复出血的内痔。    2.内痔脱垂,可以还纳或不能还纳者。 
    [禁忌证]    1.内痔并发感染,甚至出现水肿、溃疡、坏死、血栓时,组织脆弱,术中不易缝合,术后缝线也易脱落引起出血,手术区可因感染而增加瘢痕,引起肛管狭窄,应在感染消退后才作手术。    2.因门静脉高压、心力衰竭或下腔静脉受压引起的肉痔,不应切除。    3.妊娠期和月经期不宜手术。 
    [术前准备]    1.做好全身检查,注意有无妊娠、门静脉高压、腹腔内肿瘤或直肠癌。局部检查应注意括约肌功能有无异常、痔的局部情况及有无动脉搏动等。    2.术前1日进低渣饮食。    3.手术前晚肥皂水灌肠1次。术前2~3小时应清洁灌肠(如能排尽大便,可不灌肠)。 
    [麻醉]    低位骶管麻醉或鞍麻、局麻。 
    [手术步骤] 
  图1 痔切除术体位 
  1.体位、消毒 截石位。垫高病人臀部,必须超出手术台边缘。用1∶1000新洁尔灭或0.75%吡咯烷酮碘消毒肛周皮肤,铺痔单[图1]。肛管直肠内也用上述药液棉球消毒数次。
  图2 手指扩张肛门
  2.扩张肛管 术者以双手示指、中指涂液体石蜡,先伸一个示指入肛管,再将另一个示指背对背地伸入,逐渐分开左右两指扩张肛管,再依次放入中指扩张数分钟,使括约肌充分松弛[图2]。   3.局部检查 检查痔核数目、大小、部位及有无动脉搏动,擦净双手。   4.显露痔核 用组织钳夹住痔核下端皮肤向外牵拉,使齿线充分显露[图3⑴]。   5.切开皮肤、夹紧痔核基底部 将组织钳夹持的皮肤在齿线以下V形切开约2cm,尖端向外,用痔核钳或长弯止血钳在齿线以上,沿直肠纵轴夹紧提起的痔核基底部(注意不要夹住其他部位粘膜)[图3⑵]。   6.缝扎痔核上端血管 在痔核基底部上端,弯止血钳凸面尖端,触及动脉搏动处,用2-0肠线经粘膜下层缝扎一针,保留肠线勿剪断[图3⑶]。     7.切除痔核 沿止血钳凹面,在痔核基部切除痔核[图3⑷]。   8.缝合 将保留的肠线绕过止血钳作连续缝合(不缝皮肤切口),然后退出止血钳,边退边将缝线拉紧。最后,将内外端线头互相结扎[图3⑸]。  
 
| 
  
  | 
  
  | 
 
| 
  ⑴显露痔核   | 
  ⑵切开皮肤,夹紧痔核基部   | 
 
| 
  
  | 
  
  | 
 
| 
  ⑶缝扎痔核上端血管  | 
   ⑷切除痔核  | 
 
| 
  
  | 
  
  | 
 
| 
  ⑸缝合   | 
  ⑹完成手术  |   图3 内痔切除术
  9.依同法逐个切除其余内痔[图3 ⑹]。   10.修剪皮缘,创面铺一层凡士林纱布,外面用干纱布覆盖。
    [术中注意事项]   1.上端缝扎可以减少出血,但进针不应太深,以免损伤括约肌。   2.肠线结扎线头宜留长些(1cm),以免滑脱出血。   3.每次手术切除不要多于3处,以免术后瘢痕狭窄。   4.作放射状皮肤切口的是为了防止水肿,如术后有感染时还有利引流。切口可略深些(勿切断括约肌)、长些、窄些。
    [术后处理]   1.手术当日进低渣饮食,次日即可改为普通饮食。   2.如有疼痛,可服用或注射止痛药物。   3.术后常有排尿困难,多系局部刺激或肛门括约肌反射所致,可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.5mg~1.0mg,并在膀胱区放热水袋。如术后12小时仍不能排出,应予导尿。   4.术后2日要控制大便,以后可口服液体石蜡使大便变软,减少排便时疼痛。   5.大便后用1∶5000高锰酸钾热水坐浴,换凡士林纱布及干纱布。   6.创面12~14日可以愈合。如切除较多,有造成狭窄的可能时,应每周扩肛1次,约3~4次即可。  
  |  
 
 
| 文章录入:Jason    责任编辑:Jason   |  
 
 
 |  
上一篇文章: 没有了  
下一篇文章: 内痔环切术I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