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青年人大肠癌 |  
 
 
 |  
 
 
| 作者:佚名 来源:中医肛肠痔瘘网 更新:2004-7-1 [ 字体:小 大 ]  |  
 
 
| 
  青年人大肠癌  
  国外报告65017例大肠癌中,<30岁者有701例(1.08%),但国内报告的13420例大肠癌患者中<30岁者有1621例(12.1%)可见我国青年人大肠癌远较欧美多见。  
  一般人常误认为30岁以下青少年很少患大肠癌。但国外有文献报告1例9个月女婴罹患结肠癌,国内报告的最小年龄为6岁,一般为14~16岁。由于国内青少年患大肠癌的比例较高,对青少年出现肠道症状,如便血、腹泻、粘液便及腹痛者,都不要除外大肠癌的可能,要重视“一指三查”(即直肠指诊检查,乙状结肠镜检查及钡灌肠检查)。  
  一、临床特征  
  综合文献资料,我国青年人大肠癌有以下特点:   ①早期(Ⅰ,Ⅱ期)病例少,而Ⅲ、Ⅳ期病例多见。据统计,约有705的青年期大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已有淋巴结转移,Dukes C和D期者占50%~80%。   ②年龄愈小,高度恶变癌所占比例愈大,如一组报告,<25岁者占54.5%,<20岁者占75%,预后常不良。   ③疼痛症状突出。由于癌细胞生长活跃,增殖极快,肠壁易广泛浸润,肠腔变窄较快,故腹痛及呕吐的发生率较高。   ④病期短促,从出现症状到确诊,手术时间平均为5~10个月。   ⑤易出血,故贫血常见。   ⑥粘液腺癌多见。青年期粘液腺癌所占的比例为中老年组的3~6倍,占青年期大肠癌的50%~60%,<20岁大肠癌患者,80%~90%为粘液腺瘤,而中老年大肠癌的粘液腺癌仅占10%~25%,儿童期大肠癌中,几乎全为粘液腺癌。   ⑦青年女性大肠癌患者中卵巢转移率(12.5%)较>30岁组(3.6%)为高,有时青年女性大肠癌以卵巢转移为首要表现,常误诊为原发性卵巢肿瘤而地妇科手术,术中始发现为大肠癌卵巢转移。青年人大肠癌如能早期(Ⅰ,Ⅱ期)诊断、治疗,其预后仍然良好,但一旦有淋巴结转移,预后即明显差(比>30岁组差1倍),故早期诊断青年人大肠癌显得尤为重要。  
  二、误诊原因  
  青年人大肠癌误诊原因:   ①常满意于已发现的良性疾病,而未作进一步的检查。因此直肠癌常误诊为痔、痢疾及肠炎;结肠癌误诊为肠梗阻、急性阑尾炎、肠结核及炎症性肠疾病。   ②注重症状,缺乏对病史的细致了解和全面分析,体格检查也不全面。   ③过分考虑年龄因素,对青年大肠癌缺乏认识和应用的警惕。  
  三、治疗  
  青年人大肠癌的治疗与中老年大肠癌相似,仍以手术治疗为主,但只有近半数的患者能作根治性切除。不能行根治性手术的原因:在结肠癌主要由于腹膜面广泛种植播散,而直肠癌则主要为肿瘤在盆腔内广泛浸润。对于后者,若能辅以术前,术中放疗,则可能提高手术切除率。  
  四、预后  
  青年期大肠癌5年生存率国内比国外高,但老年组却明显降低。国外报告<30岁青年期大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16.7%~17.8%,<35岁患者5年生存率也只有17.5%。国内<30岁青年期大肠癌手术切除率为29%~66%,根治性切除率为35%~55%,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38%~71%。病理类型分布是青年期大肠癌预后较差的重要因素之一。   
  |  
 
 
| 文章录入:Linda    责任编辑:Linda   |  
 
 
 |  
上一篇文章: 老年人大肠癌  
下一篇文章: 妊娠期大肠癌 |